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安全 -> 正文

计算机网络安全使用常识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11-13

计算机网络安全使用常识

1.不要私自卸载部门统一部署安装的软件,尤其是防病毒类安全软件。

2.不要擅自在校园网计算机上安装、运行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不使用盗版软件。

3.外出或下班时应关闭办公电脑、显示器等的电源,或使用屏幕保护程序进行锁屏,凭身份账号登录或唤醒。避免重要部门、重要信息不经意间泄露工作信息。

4.重要部门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公用办公设备,在使用时保证数据信息有人监守、取舍彻底,避免泄漏。

5.做好各自账号、口令等身份凭证的安全保存。

6.严格按照密码设置要求设置密码,及时变更个人账号密码,使用足够长且符合复杂度要求的密码(8位及以上、数字、字母与特殊字符相结合),尽量不要使用自己的生日、姓名拼音等简单易猜的密码。

7.不同的系统或场所应使用不同的口令,尽量不要把密码、USBKEY等身份凭证供他人使用(技术维护除外),不要把密码写在任何可显现的介质上。

8.对生效的IC卡、USBKEY等安全设备要妥善管理,若发生丢失、破损等不能使用的情况,应第一时间报技术部门进行注销。

9.加强文件的安全存储、传播和销毁。

10.重要涉密计算机,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不在内网计算机上使用光盘、软盘、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

11.使用邮箱接收邮件,严禁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和链接,避免病毒感染和信息泄露。

12.严格遵守无线网络一人一号、实名认证的使用规定,严禁擅自分享账号,泄露工作秘密。

13.软件APP下载应选择官方渠道,到软件相应的官方网站或大型正规软件下载网站,不下载来历不明的山寨软件。安装前先进行病毒查杀操作,并观察应用软件的流量使用、捆绑安装情况,对占用大流量且没有告知、捆绑安装未知软件的应用软件,应及时进行安全检查或直接卸载。

14.软件使用要谨慎授予应用软件“查看通讯录”、“读取定位信息”等可获取个人信息的权限。尽量禁用应用软件的“自动登录”,退出软件程序要彻底,以免让恶意程序有可乘之机。

15.使用无线wifi连接网络,要关闭手机wifi自动连接功能,在公共场所要仔细辨认wifi账号的真实可靠,谨防假冒热点。尽量不要连接未经确认、不需要验证或无密码的免费wifi。

16.对无线路由器设置强口令、开启WPA2等以加固无线网络的安全,并安装有效可靠的安全防护软件,在上网前先对wifi状态环境等进行安全扫描,确认安全后再行操作。

17.保护个人隐私,关闭手机应用上“附近的人”、“通过…搜索到我”、“允许陌生人查看…”、“显示我的定位”等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隐私功能。

18.在社交软件发布动态时,避免暴露自己和家人的姓名、照片和地址等信息,上传票据、证件、快递或外卖等照片时,应对关键信息作打码处理。

19.切勿轻信朋友圈转发的“测测你的…”、“分享送...”之类的链接和活动,不要一时好奇或贪利就轻易填下自己的姓名、生日、手机号码等隐私信息。

20.网上支付时要确保网上交易时所连接网络的安全及支付平台的可靠。避免在公共wifi环境或安全级别低的网络环境下进行转账、支付等敏感操作,同时要认真辨认确保支付对象的真实可靠。

21.安装、使用数字证书等安全产品,绑定手机号码,尽量不使用快捷支付,用口令+手机验证码等组合方式进行安全认证,避免弱口令被轻易盗取。

22.避免手机或电脑遭受恶意程序(VIRUS)中毒,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和贪心,在网页、链接、图片等背后设置陷阱,诱导用户上当“中毒”,因此,我们要提高警惕,控制好自己的好奇心或贪心,注意网络中奖不轻信,陌生链接不打开,可疑网站不登陆,安全软件常升级,骚扰短信设屏蔽。

23.防止“扫一扫”带来病毒困扰。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二维码生成器将病毒链接转换成二维码或者在普通二维码中植入病毒,使用户在扫码时感染病毒,从而盗取用户个人信息或资金。因此,手机使用应多加小心,仔细辨认街头扫码广告、朋友圈扫码分享等扫码活动的 真伪,不轻易扫码,不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